图1: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图2:开展系列党建活动

注重引育并举,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五年来,学校党委注重引育并举,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达标和质量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从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人,高于1:350思政课教师师生比要求,配足了专职思政课教师。五年来,晋升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5人,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5名教师荣获“安徽省金牌职工”称号,2名教师获评安徽省“教坛新秀”,获批安徽省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

五年来,思政课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讲思政理论课”比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参加省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增强了教学自信,提升了教学能力,锻造了教学团队。

五年来,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培训,建立了“国家、省级示范培训和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学院自主组织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确保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两次。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组织教师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坚定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

图3: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图4:《思想道德与法治》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坚持守正创新,思政课改革创新成绩突出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创新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集合,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内容校本化、联动课堂立体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和考核评价多元化”的“四化”教学策略,有效解决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两个转化”“供求失衡”“知行脱节”和“评价片面”的难题,形成了“一行四化”综合教学改革,不断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开展了“我来开讲”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讲好中国故事比赛,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故事里的思政课”等实践教学品牌,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建设了一批以省级示范金课为代表的省级质量工程课程类项目,建成了以“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为代表的智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组织编写《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学读本,形成了立体化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五年来,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均高达95%以上,学生在“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中屡创佳绩,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图5:开展系列实践教学品牌活动

图6:指导学生比赛获奖

补齐短板弱项,科研与社会服务稳步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树立了把科研与社会服务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重要指标的鲜明导向。五年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宣讲,推选更多教师加入各级宣讲团,利用专业优势为地方党政机关开展理论宣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项目立项上取得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任期考核取得优秀等次。

图7: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受邀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宣讲

回顾过去五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全方位进展,获得开创性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条件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站在职业教育和学校发展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服务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作为重要目标,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图;杨卫宏/预审;杜媛涛/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