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寒假期间,文化与法律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按照校团委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本领担当。
本次活动的形式涵盖了政务实践、兼职锻炼、公益服务、文化宣传、企业实践、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学生们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依托春节、元宵等经典节庆,借助互动体验活动、实地探访古迹、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手段,采用调查采访、图文日记、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捕捉传统节日氛围、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探索中华文化精髓。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关爱老人儿童、环保行动等,为家乡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学生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学生们通过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化能力,还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许多学生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和实践总结,记录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部分学生还获得了单位表彰、实践证明和获奖证书,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实践成果的认可,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本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既有个人参与,也有团队协作。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展现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文化与法律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同时也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实践机会,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徐小东/文;学院各班级/图;胡计虎/预审;张磊/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