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商要闻

【喜迎党代会】稳中求进,学校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

日期:2018-12-14 16:55   来源:科研处、学报编辑部   通讯员:陈晓燕

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研与社会服务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为促进我校科研事业和科技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调动我校教职工参与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近几年学校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创新应用研究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如《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奖励办法》、《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基地)考核办法》、《技术应用服务扶持与奖励办法》、《科研创新扶持与奖励办法》、《专利成果转让奖励办法》等,修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科研与社会服务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并形成激励机制,保障了具体目标的完成。

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质量和管理规范化水平,为教职工科研创新和应用研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科研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措施,实现了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等全过程管理的网络化,科研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评审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今后,学校将继续构建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校级和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预算编制、经费报销、中期检查、结项鉴定、结项审计与决算、绩效考核和档案管理等环节,将逐步纳入系统管理,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一站式服务。


科研成果更加丰富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思想的指导下,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科研项目总量和层次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申报,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00余个,其中教育部一般项目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个,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2个,教育厅重点项目近40个。全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60%以上属于三类及以上论文;出版教材、专著200余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近40%;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30余项,并有4项发明专利处于实审阶段;论文教材专著艺术作品获奖300余人次,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论文和艺术作品评选获奖300余人次。校科研处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专利创新大赛,并在校内成功举办了我校两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初赛和决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5项,优秀奖3 项。

科研团队和机构建设取得突破

为全面整合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资源,提升我校应用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2016年我校成立了应用型研究创新平台(基地),即“现代服务业应用研究创新平台”、“信息工程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和“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创新平台”三个平台,“徽商文化研究基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两个基地;组建了15个应用研究团队,13个应用研究所。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是学校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打破传统行政管理范式,优化配置校内外资源。各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基地)逐步建立内部管理规范,形成各自特色,并组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和机构,科研团队和机构的建设为学校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保障。近两年围绕校本研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社会服务成效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发展中彰显自身价值。主动面向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和社会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继续教育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班60多个,各类专项考试服务2.2万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与考试7000多人次,到账经费总计8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完成反邪教警示教育系列动漫作品、文明旅游宣传动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宣传片、芜湖市精神文明宣传片、教育部普法教育宣传片等项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提升了学校整体社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我校在行业、企业技术服务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学报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我校学报始终秉承“立足本校,服务教师”的原则,每年都向校内专家、作者约稿,为本校教师论文的发表提供便利。同时为本校各种类别项目的顺利结项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支持、配合学校教科研事业的发展,在学校成立“三平台两基地”之后,学报也随之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徽商文化研究”,对学校教师研究成果的及时刊发和迅速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举办了第三届“三优”评比活动,我校学报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举办了第四届“三优”评比活动,我校学报蝉联“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这些荣誉的先后获得,是我校学报被同行认可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我校学报办刊质量的真实反映。2015年,我校学报成功入选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研发的“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学报核心期刊”,这也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首次将高职高专成高学报纳入其制定的评价系统,而安徽省只有三家高职院校学报进入了“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学报核心期刊”,我校学报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我校学报再次脱颖而出,蝉联“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学报核心期刊”,安徽省也只有三家高职院校学报获此殊荣。这是我校学报在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对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客观、科学、综合评价中,取得的又一项重量级荣誉,标志着我校学报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的稳步提升,既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科研处将继续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地域优势,依托三个平台和两个基地,以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目标,以应用技术研发、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为重点,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社会服务新机制,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应用型研究创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和保障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推进我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